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成功治愈了一例疑难腹主动脉瘤病例。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意平团队首次运用光子CT成像技术绕开了患者对造影剂严重过敏的痛点,拆除了腹主动脉瘤这颗“定时炸弹”。
老李今年66岁,因腹泻至仁济医院就诊。不料,急诊CT检查却发现其腹腔内有一个直径6厘米的腹主动脉瘤。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血管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血管造影与支架腔内隔绝术拆除这枚“炸弹”。但不巧的是,老李对造影剂严重过敏,而要进行介入治疗势必会用到造影剂,患者的治疗陷入了两难境地。雪上加霜的是,老李的既往病史也十分复杂,他曾做过肺癌手术,还做过冠脉介入手术,身体状况本就不佳。若进行开放手术,手术风险极高,术后恢复也不容乐观。
一边是致命的动脉瘤,一边是令人头疼的造影剂过敏,难道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在多学科会诊时,放射科技师管逊则提出使用新技术——光子 CT成像。这是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最新引入的先进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就能对血管进行清晰成像,为手术提供精准的定位和引导。简单来说,光子CT就是在术前生成患者血管的三维重建影像,用智能软件自动标记关键血管和病变区域。术中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将术前规划模型与术中影像精准对齐,形成融合导航视图。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仅绕开了老李对造影剂过敏的难题,也有助于术者提升操作精度、规避术中器材缠绕的风险、降低辐射剂量。
术前,赵意平精准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决定在肾动脉以下放置腹主动脉支架,并在左髂外动脉和右髂总动脉分别置入髂支,确保完全封闭病变,降低内漏风险。手术很成功,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老李顺利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