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上海行动五周年—— 坚持“健康优先” 共筑“健康之城”

 

2019828日本市出台我国首个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方案《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和16个区共同努力下,健康上海行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聚焦战略引领、注重内核驱动、创新实践探索,以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持续提升广大市民的健康获得感:2023年上海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46%,实现16年“连升”并创历史新高;成人吸烟率连续13年呈下降趋势,降至19.2%,居大陆省级地区最低水平。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在健康中国行动考核中,16项指标提前达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目标。

战略引领:海纳百川的使命感

《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由市委、市政府40多个部门共同编制,充分体现“健康融入万策”理念。18个重大专项行动、100条举措、177个监测考核指标,基于国家要求、突出上海引领,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这五年里,市政府连续出台《关于推进健康上海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上海市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九个工作部门联发布《关于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增加健康科普优质资源供给的实施意见》。去年11月,我国第一部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融合立法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推进爱国卫生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的转型,进一步为健康上海行动夯实制度基础。

制度引领的同时,健康上海行动推动部门合作、社会共治,组建18个专项行动组,把执行情况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考核内容。上海市爱卫会由20个委办局和相关单位组成,16个区、216个街道(镇、乡)都设有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相关机构,6557个村(居)委筑牢健康促进工作网底。在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健康促进中心基础上,全市16个区全部成立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中心。大力推进医院健康教育与促进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全市37家市级医院、4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联动爱卫会成员单位,全市健康科普工作网络“横向到边”;夯实市、区、街镇、村居、楼组五级工作网络,确保健康科普工作“纵向到底”,推动健康科普落地、落实、落细。全市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健康上海建设,形成健康上海行动的强大合力。

内核驱动:追求卓越的责任感

人才是健康上海行动的核心驱动力,为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与医务人员“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本市自2021年起率先在全国推出由财政经费支持的健康科普专项计划,已连续开展四年,2024年度首次推出面向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健康科普专项”,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健康科普提供政策支持。本市自2022年起率先在全国推出由财政经费支持的健康科普人才能力提升专项,已连续开展三年,截至目前,科普专项、科普引领人才、科普青年英才合计分别立项226项、61项、95,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能力建设,遴选高素质、专业化健康科普人才。同时,实施健康上海行动,针对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及重点人群和重大疾病,推出健康上海行动专项项目。

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旨在持续增加健康科普资源高质量供给。本市连续举办两届上海市健康科普宣传展示活动,选树上海健康“科普人物”“科普作品”“科普品牌”及“健康科普管理者”;建立“健康上海行动院士科普基地”,发挥院士在健康科普中的战略规划和示范引领作用;成立学科覆盖最广的上海市健康科普专家库,覆盖38个学科,纳入629名专家;持续壮大苑新星住院医师科普队伍,由此形成“顶尖-高级-中青年”的科普人才梯队;全市发布健康科普影响力排行榜,并将健康科普纳入医务人员业务考核、评先评优、高级职称晋升评价范围,推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努力打造人才蓄水池。

同时,本市大力推进健康促进融媒体中心和“上海健康频道”建设,联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一次采集、核心编辑、多元发布、全网传播”,打造优质健康科普的“中央厨房”,建立科普展示、互动体验和教学实训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探索将用户画像技术与科普资源标签自动生成技术结合的精准健康科普模式,构筑上海健康科普旗舰号,实现全市健康科普“统一入口”。此外,探索建立健康科普信息监测通报机制,让主流声音占领各类平台,在全社会形成良好传播效应。

创新探索:开明睿智的荣誉感

健康上海行动实施五年来,以重点项目和区域化项目为引领,起步快、理念新、措施实、力度大、进展好。为深入广泛宣传健康上海行动取得实效,集中展示健康上海建设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本市连续开展两轮健康上海行动优秀案例征集推选活动。前不久刚结束的第二轮健康上海行动优秀案例征集推选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报送案例278个,经专家评审,最终遴选出健康上海行动十大示范案例与30个优秀案例,聚焦2021以来在健康上海建设领域,获得市民广泛认同、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和重要影响的政策举措、项目和工作等,以此激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健康上海建设,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例如,全国率先探索病媒生物防制管理数字化治理转型。本市自20211月全面启动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工作以来,目前已完成市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场景模块设计和“上海市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今年将在徐汇区试点完成与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场景数据对接,实现数字化转型治理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在当前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数字化转型治理的成功经验将为推动超大城市健康生活环境精细化、社会化、高效化治理提供有效的途径参考,是创新传统爱国卫生工作方式方法的成功实践。

又如,全国首档大型健康科普电视脱口秀节目《健康脱口秀》。这是市卫生健康委、市爱卫办、上海教育电视台、市健康促进中心等推出的健康科普创新突破。医务工作者围绕种种健康误区、健康陋习、健康谣言,尽情“吐槽”、辟谣,在欢声笑语间帮助市民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前三季获得全国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健康行业广大健康工作者踊跃参与,辐射全球华人圈,全网曝光人次超过28亿,跃升全国现象级健康科普品牌。

再如,“控烟行动三部曲”促进健康上海建设。自2010年上海控烟立法以来,《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两次修订,与时俱进。全市形成独具特色的控烟监管和宣传“六个一”模式,公共场所控烟状况不断改善,控烟成效领跑全国。随着室内控烟状况不断向好,室外空间却成为二手烟突出的场所,受到市民公众普遍关注。根据“疏堵结合”策略,本市进一步推出“控烟行动三部曲”,即“室内全面禁烟、室外不吸游烟、吸烟请看标识”,开展健康上海行动专项“示范性室外吸烟点建设”项目,配套室外吸烟点标识及引导标识,使烟民养成吸烟前往室外吸烟点或远离人群的习惯,减少二手烟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人民城市:大气谦和的获得感

健康上海行动中,本市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断健全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工作体系,持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的“大卫生、大健康”治理格局。

通过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公共卫生设施维护、病媒生物预防控制、重点场所卫生管理等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国家卫生区全覆盖2023年国家卫生镇比例达到92%,位列全国各省市第一。创新开展上海市卫生健康街镇建设,全市遴选40个街镇探索开展首批试点,把爱国卫生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推进国家卫生城镇转型升级。在全国爱卫办开展的健康城市评价中,上海9个区名列2022年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城市(全国40个)。

同时,上海位居《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3》综合测评第一,并在健康服务和健康产业两项指标上均位列第一。为持续评估健康上海行动实施成效,推动实现2030年健康上海发展目标,本市开展健康上海建设指数构建工作,旨在运用科学的综合测量评价方法和技术构建一个能够全方位追踪评估健康上海建设成效的“动态指示仪”,对照目标,评估进展、寻找差距、明确方向。通过指数分析发现,近年来健康上海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建设健康环境、完善健康保障、发展健康产业和推进医学科技创新、推进健康治理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卫生资源配置处于较高水平

未来,本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健康上海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贯彻《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推动建立完善健康优先发展的规划、投入、治理等政策法规体系,把保障人民健康作为经济社会政策的重要目标,进一步推进健康影响评价制度,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市民健康,努力创造高品质健康生活,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奠定健康之基。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