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场“重塑”支气管黏膜 ! “老慢支”新疗法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秋风渐凉,随着季节转换,又到了慢阻肺患者“难熬”的时刻。今年50出头的刘先生曾有近30年的吸烟史,烟瘾最大的时候每天要吸一包半。十年前,他逐渐出现反复咳嗽、咳白色泡沫痰等症状,春夏缓解,秋冬加重。刘先生在医生指导下痛下决心戒烟,如今虽已摆脱烟瘾,但慢阻肺的症状迁延不愈,最近随着天气转凉,咳喘越发严重,不得已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求助。

宋小莲主任团队将刘先生收入病房,但入院后综合评估结果不乐观——轻度肺气肿、残气/肺总量40.6%,高分辨率CT提示为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型的慢阻肺。目前,慢阻肺治疗以药物手段为主,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出现急性感染时对症使用抗生素,病情较重者可辅以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由于需长期用药,且药物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理根源,造成不少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病情反反复复,不断加重。

刘先生的情况正是如此,为何别人用药见效他却不行?宋主任分析了病理机制,原来他的支气管黏膜特别“多情”,稍受一点刺激就会“哭鼻子”(分泌大量黏液),黏液阻塞气道引发一系列症状。大量临床研究也发现,气道黏液分泌量越大的患者,肺功能损失越快,越容易症状加重,而常规药物抑制黏液过量分泌的作用有限。

幸运的是,呼吸科王昌惠主任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为刘先生这样的患者带来转机。该方法目前在欧盟已通过CE认证并临床应用,中国美国同步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通过气管镜下微创介入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高分泌状态,从而改善通气状况,减轻咳喘憋闷等症状。

经过知情同意,在王主任指导下,医护团队为刘先生实施了“支气管流变成形术”——对目标支气管实施介入治疗,通过释放特定的非热量脉冲电场消融气道浅表黏膜,修复后的黏膜中,原先大量增生的分泌黏液的细胞显著减少。为保险起见,宋主任团队此次首先对刘先生的右肺进行治疗,消融了右肺各叶、各段及亚段可触及的支气管黏膜,仅耗时一小时左右。术后评估显示达成预期治疗目标,刘先生情况良好,咳嗽、咯痰症状显著改善。按照计划,医疗团队还将在一个月后对其左肺开展消融。

微信图片_20230925162032.jpg     这种通过非热量脉冲电场消融病变气道黏膜,使原本大量分泌黏液的细胞失活,从而缓解咳嗽咳痰症状的新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具有独到优势,有望开辟慢阻肺介入治疗新路径。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