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短情长,医患情真!一封封感谢信点赞仁医仁心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对您的感谢。从贵院医护人员身上,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仁医仁心……”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到多封感谢信,信中患者用朴实语言,表达了对仁济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与敬佩之情。

 一张小黄人画像,说的是患者“新生”与“心声”

从医二十八载,仁济医院消化科执行主任、感染科主任马雄收获了许多来自患者的锦旗与感谢信,其中一张“小黄人”的画像令他记忆犹新。image.png

“我是一名肝内胆汁淤积的患者,在外院检查诊治月余也未确诊病因。”2018年,小李出现肝功能异常,伴严重黄疸,辗转来到仁济医院马雄教授的门诊。经检查,小李被诊断患有药物性肝损伤。经免疫抑制治疗后,小李的病情得到显著改善,恢复了正常生活。小李激动地写下一封感谢信,向马雄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因为皮肤发黄,她形象地把自己称为“小黄人”,并将马雄比作给予“小黄人”们温暖和爱心的“Big Boss”。

近年来,马雄在免疫性肝病研究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认为,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对深入理解疾病,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看病。近三十年来,上万名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得到马雄团队的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缓解率达90%以上。

 一封感谢信,一笔爱心捐款

退休教师孙老师的爱人王先生于2019年查出有肺结节。拿到诊断报告的一瞬间,孙老师夫妇二人的心如坠冰窟。经病友介绍,夫妇二人得知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是胸科科大家,慕名来到仁济医院寻求帮助。

“从决定开刀,到当天住院,然后转入特需病房,手术、出院.....一气呵成。过程之顺利,所用时间之短,就医费用之低,伤口愈合、身体恢复之快,完全出乎我们意料。”孙老师回忆道。如今,王先生已随访近四年,恢复情况良好。

“我先生患此病,是不幸的。但是遇见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您和您的团队,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全家的幸运。”孙老师在信纸上动情地写道。image.png

2022年年底,孙老师以丈夫的名义向“慈菁基金会”捐赠了一笔1万元的爱心善款。该基金由赵晓菁主任发起,旨在为贫困地区人群提供肺癌早期筛查及治疗。“一来表达我们全家对赵晓菁主任及仁济医院胸外科团队的敬意,二来希望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孙老师表示。

一封感谢信,抒发的是患者对医者的感激,凝聚的是医患双方真挚的感情。每当收到患者来信,赵晓菁总会悉心收藏起来。“见信如见人,睹物思精进。”赵晓菁认为,外科医生更要做有价值的手术,融“技”与“心”为一体,让所有病患尽可能得到公平、及时、有效的诊疗。

他深耕在肺、纵隔、气管等疑难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近三十载,在国内率先提倡低剂量CT筛查肺癌的理念,并逐步开展各类常规和复杂胸腔镜手术。2009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肺叶切除和胸腺扩大切除术。他还带领团队一起摸索出一套肺癌早期筛查诊断的“金标准”,将肺癌治疗整体前移,极大地提升了患者救治成功率。

不断精进技艺的同时,赵晓菁及团队创新推出了“精准预约”挂号模式,患者先在网上提交详细病史资料,经细致甄别和筛选后,选出确有需要者,发放预约号,对其他患者给予相应建议。这种形式不但能使病患获得更好的就医体验优化,更让专家号发挥最大效应。

 轻声抚慰话,治愈折翼天使

乳腺癌患者,常被喻为“折翼的天使”。来自厦门的小张数年前罹患乳腺癌,她独自来到上海,寻求仁济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陆劲松的救治。“第一次在门诊见到您时,您看完我的病历资料后,也许是看出我的恐慌,您微笑地对我说,积极乐观治疗,不要紧的。让我当时就觉得疾病没那么可怕。”一句轻声抚慰,一个温柔微笑,让孤身一人在外地求医的小张放下了悬着的心。image.png

经过手术,陆劲松及其团队为小张切除了乳房肿瘤,并为进行了乳房重建。原本十分害怕看到胸前伤疤的小张,惊喜地发现“创口比想象中小很多,重建乳房后,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残缺的女性。相反,我更加有信心融入社会,想尽快回到工作岗位。”在这封手写的感谢信中,她对陆劲松主任以及整个手术团队、护理团队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我要把曾经健康的那个‘我’找回来!”

仁济医院乳腺外科每年要处理逾千例手术。如何能使乳腺癌患者在最小的创伤下根治疾病,如何让她们在术后恢复自信心、回归日常生活,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陆劲松心头。在病房,他总是以自己独特的“陆氏关怀”为患者营造轻松的气氛,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无论门诊结束时有多晚,他都会带着自己的团队进行查房,认真看过每一位患者。对于即将手术的患者,他会在手术前一天仔细检查手术切口标记,抚慰患者不安情绪;对于术后患者,他会认真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还不忘提醒患者加强术后功能锻炼。对于病情较复杂、情绪低落的患者,他总会叮嘱他们注意饮食休息,并用幽默通俗的语言科普病人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

 

通讯员:黄兴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