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龚学忠教授说:解毒化瘀 ,挽救“受伤”肾

黄薏 张旻 大众医学杂志
2023年02月24日 03:14

图片

本刊记者 /  黄薏  张旻

受访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教授 龚学忠


图片
图片

项目介绍

科技进步与人民健康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19DZ2332700)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肾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减退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急性肾损伤来势汹汹,凶险异常,若未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的肾功能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急转直下,迅速进展至肾功能衰竭,最终不得不依靠透析维持生命。因此,如何早期识别急性肾损伤,找到更有效的阻止肾功能恶化的方法,成为近年来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肾病科龚学忠教授从中医治疗肾病的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获得启发,发现了能早期“预警”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并采用“解毒化瘀法”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由其领衔完成的“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法干预的研究”项目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健康人会发生急性肾损伤吗?

如何早期发现急性肾损伤?

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肾损伤方面有哪些优势?

且听专家分析。

图片

项目名称:

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分子机制及解毒化瘀法干预的研究

荣获奖项:

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图片


作为人体内的“清道夫”,肾脏具有生成尿液、排泄体内多余水分,排出体内代谢产物和有害物质,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血压等重要作用。同时,肾脏也是一个“吃苦耐劳”的器官,有着强大的代偿能力,即便已经发生肾损伤,但只要有一半以上的肾单位发挥作用,患者就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肾功能(血肌酐)也可以是正常的。而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明显不适症状,肾功能检查提示血肌酐升高时,病情往往已经十分严重了。


急性肾损伤,离你并不远


什么是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48小时内突然减退,血肌酐升高≥26.5微摩/升,或7天内血肌酐较基础值升高1.5倍,或持续6小时以上尿量<0.5毫升/(千克体重·小时 ) 。



很多人认为,急性肾损伤只是肾病患者需要关心的事。实际上,急性肾损伤虽然更容易发生在已有肾脏疾病或存在肾损害高危因素的患者中,但也可以发生在原本没有肾损害的健康人中。

导致急性肾损伤的因素很多,如缺血、药物、毒物、创伤、感染等。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菌药、利尿剂,甚至不明成分减肥药等导致急性肾损伤,因使用医用造影剂进行检查或介入治疗而诱发急性肾损伤的病例越来越多。可以说,任何人都可能发生急性肾损伤,所有人都应该具备预防和识别急性肾损伤的意识和能力。


起病隐匿,易被忽视

急性肾损伤包括从轻度肾损伤到肾功能衰竭的全过程。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而言,越早被发现,越早接受治疗,就越有可能阻止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

然而,由于急性肾损伤早期往往没有明显不适症状或仅有疲劳、腰酸等非特异性症状,患者不一定会及时去医院就诊。同时,由于目前临床常用的肾功能检查指标是血肌酐,而该指标只有在肾损害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出现异常,急性肾损伤早期患者的血肌酐或许会比基础值略升高一些,但一般仍处于正常范围。所以,若医生心中没有“急性肾损伤”这根弦,患者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龚学忠教授说“如何及时自我判断有无发生急性肾损伤?”


更敏感“预警”指标:尿谷氨酰转肽酶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一些有助于“预警”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胱抑素C、肾损伤因子、白介素-18等。龚学忠教授团队与国际同行合作,对国际上最早报道的急性肾损伤标志物NGAL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reporter小鼠模型,首次证明NGAL符合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标志物的要求,并发现急性肾损伤时尿中NGAL来源于远曲小管。目前,NGAL已成为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急性肾损伤标志物。

之后,龚学忠教授团队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了一种可能比NGAL更敏感、检测更方便、价格更便宜的急性肾损伤标志物——尿谷氨酰转肽酶(UGGT)。




龚学忠教授介绍:

肾脏是由肾单位组成的,每个肾单位分为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相比肾小球,肾小管对外界刺激更敏感。发生急性肾损伤时,最先“受伤”的肯定是肾小管。肾脏内含有丰富的谷氨酰转肽酶(GGT),若肾小管功能正常,这种酶会被肾小管重吸收入血;若肾小管受损,该酶会随尿液排出,可以在尿中被检测到。于是我们就设想,是否可以将尿谷氨酰转氨酶作为早期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


基于这一设想,龚学忠带领团队用造影剂制作了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并测定其UGGT水平。结果发现,该指标比正常值升高了20倍。之后,他们又分别测定了急性肾损伤患者和肾功能稳定的慢性肾病患者的UGGT水平。结果显示,前者显著升高,后者则无明显变化。这充分说明,将UGGT作为急性肾损伤的标志物,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检测方便、费用低廉。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龚学忠教授说“为什么开展中医药防治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护肾”新理念  :  解毒化瘀    


从中医角度看急性肾损伤


长期以来,急性肾损伤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多以控制危险因素,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已发生肾功能衰竭者,则需要接受透析治疗。

中医治疗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中医角度看,急性肾损伤为中医急重症,来势凶猛,变化迅速,临床表现复杂,多由外邪侵袭脏腑,导致肺、脾、肾之功能异常,水湿浊邪不能排出体外所致。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龚学忠教授说“中医如何认识、治疗急性肾损伤?”


龚学忠教授团队立足临床实践及名老中医经验,提出急性肾损伤的发生是“毒为先导、因毒致瘀、毒瘀互结”,治疗急性肾损伤应重在“解毒化瘀”。

所谓毒邪,既包括六淫之毒、药毒等外毒,也包括湿毒、热毒、瘀毒等内毒。基于此理念,龚学忠主任医师团队采用具有解毒化瘀功效的“制大黄-川芎”药对,形成了专方专药(以“川黄方”为代表的系列方剂),配合中药灌肠方(制大黄、川芎、牡蛎、六月雪等)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




龚学忠教授介绍:

川芎是一味活血化瘀中药,在急性肾损伤的早、中期加入活血化瘀药, 具有改善肾缺血、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制大黄有泻下解毒功效,是治疗尿毒症的常用中药,可以起到类似‘肠道透析’的作用。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与单用西药治疗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相比,加用中药方案治疗的患者肾功能改善更明显。



精彩文章回顾

吴焕淦教授说:古老灸法的传承与创新(内附视频)
刘学源教授说:远离痴呆,把握“黄金干预期”(内附视频)
周梁教授说:为喉癌患者带去“声”的希望(内附视频)
徐文东教授说:中国原创“颈7神经移位术”开创“上肢瘫”治疗新天地(内附视频)

沈柏用教授说: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未来可期”!(内附视频)

程树群教授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也能治!(内附视频)

房静远教授说:胃肠癌预警、防治中的新发现(内附视频)

为眼肿瘤患者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

卢奕教授说:为先天性晶状体疾病患儿开创新“视”界(内附视频)

夏强教授说:为肝衰竭患儿“移植”希望(内附视频)
王卫庆教授说:揭开内分泌肿瘤的神秘面纱(内附视频)


订阅2020全年《大众医学》杂志(挂号寄送),请点下图↓图片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新刊

图片

▸ 微信号:popularmedicine

▸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小字“大众医学”

▸ 投稿合作:744673767@qq.com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网上订阅全年杂志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众医学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