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赵维莅教授说:团队“作战”、分型而治,为淋巴瘤精准诊疗助力(内附视频)

张磊 黄薏 大众医学杂志
2023年02月24日 03:09

图片

本刊记者   张磊  黄 薏

受访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教授   赵维莅



图片

项目介绍

科技进步与人民健康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19DZ2332700)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在我国,淋巴瘤虽然不如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等高发,但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赵维莅教授长期致力于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靶向治疗研究,聚焦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由其牵头完成的“淋巴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关键诊疗技术建立和应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国淋巴瘤患者有哪些特点?

淋巴瘤起病隐匿,易被误诊,

如何使患者得到及早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类型繁多,

如何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且听专家的分析。

图片

项目名称:

淋巴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关键诊疗技术建立和应用

荣获奖项: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






1

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高发


淋巴瘤的发病率虽不高,约为6.6/10万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患者数量也有近十万人。

按照肿瘤细胞的来源,淋巴瘤可分为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的霍奇金淋巴瘤(约占10%)和恶性程度较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90%),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包括B细胞淋巴瘤、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NK细胞淋巴瘤。

图片
图片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表现呈高度异质性和侵袭性,亚洲人群高发。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患者预后不良,5年生存率仅为30%。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 赵维莅教授说“如何捕捉淋巴瘤的‘蛛丝马迹’?”


2

多学科联手,实现淋巴瘤精准诊断

赵维莅教授形象地介绍道,



如果把血管比作河流,小船比作恶变的淋巴细胞,那么只要小船能到达的地方,都可能成为淋巴瘤的‘栖息地’。因此,淋巴瘤几乎可以发生于人体任何组织和器官(头发与指甲除外)。

图片

临床上,部分淋巴瘤患者可因腹痛就诊于消化科,也可因呼吸困难就诊于呼吸科,等等。此外,一些患者的病灶较为隐匿,就像小船藏在了芦苇中,很难被发现。不少患者因此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图片

为实现淋巴瘤患者的早期诊断,“火眼金睛”找出病灶,不让一名患者被漏诊,瑞金医院配备了专业的淋巴瘤诊疗团队。对疑难患者,淋巴瘤多学科(MDT)团队(包括病理学、放射学、B超、核医学、放射介入、消化科、肾脏科、五官科、外科、神经科等)专家会进行全面评估,对一些长在特殊位置的病灶(如邻近血管等),可在B超或CT引导下避开危险部位进行穿刺活检,使患者获得明确诊断。


淋巴结肿大≠淋巴瘤

特别提醒


不少人偶尔摸到身上有淋巴结便十分恐慌,担心自己被淋巴瘤“缠身”。赵维莅教授表示,淋巴结好比人体内的“公安局”,当发现细菌或病毒入侵时,它们便行动起来,对抗外来病菌。多数情况下,淋巴结肿痛多与炎症有关,患者不必过度焦虑。若出现无痛、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盗汗、体重下降、乏力等表现,则应提高警惕,尽早就医,必要时通过病理活检明确诊断。


3

首创适合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


目前,淋巴瘤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细胞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部分患者还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对淋巴瘤患者而言,接受规范治疗至关重要。肿瘤的治疗讲究“精准”,明确肿瘤细胞来源与病理分型是第一步,也是重中之重。淋巴瘤病理类型十分复杂,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系统肿瘤病理分类标准,目前已知的淋巴瘤有100多种,针对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治疗方案各不相同。

为此,赵维莅教授带领团队通过研究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完善了淋巴瘤分子诊断新技术,建立了以中国淋巴瘤患者数据为基础的分子分型基因谱,使淋巴瘤患者的分子分型变得简单、高效且精准,为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图片

▲  赵维莅教授(右一)深耕淋巴瘤基础研究

赵维莅教授说道,



目前,针对淋巴瘤治疗的靶向药物已有上百种。如何根据不同淋巴瘤患者的分型选择相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将传统的靶向治疗升级成‘量体裁衣’式的靶向治疗(tailored targeted therapy,3T),是我们团队一直思考、力求完成的梦想,分子分型建立与应用为圆梦提供了更多可能。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 赵维莅教授说“首创适合中国患者的分子分型体系,助力淋巴瘤精准诊疗”


4

传播先进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目前,在瑞金医院,

低危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90%;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5%~90%;中高危B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可达到70%左右。与过去高侵袭性淋巴瘤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40%相比,已有“飞跃”。

尽管成果丰硕,但赵维莅教授团队的进取脚步从未停歇。迄今为止,各类型淋巴瘤的特异性病因尚不明了,寻找淋巴瘤确切病因,从源头阻断淋巴瘤的发生;通过分子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靶向治疗措施,使每一位患者获得良好预后,是他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为使更多患者受益,近年来,赵维莅教授带领团队完成了淋巴瘤血液专科医联体建设,着力开发可用于淋巴瘤诊断、预后评估的分子分型试剂盒,将瑞金医院的先进技术和治疗理念推广开来,让更多淋巴瘤患者获得同质化的诊疗。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  免费收看: 赵维莅教授说“传播先进技术,让更多患者获益”


5

不仅治病,还要做患者的心灵“药神”


除了治疗疾病,心理疏导也很重要。不少淋巴瘤患者在得知自己身患恶性肿瘤后,内心恐惧、绝望。这个时候,医生要做的不仅是治病,还要治“心”。

赵维莅教授告诉记者,瑞金医院血液科有一支由患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队长王老师是一位退休教师,曾患有淋巴瘤。康复后,他主动回到病房,为病友们加油鼓劲,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如今,这支志愿者团队日益壮大,队员都曾是淋巴瘤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后的他们会定期回到医院、深入病房,为病友们带去温暖与希望。


精彩文章回顾

吴焕淦教授说:古老灸法的传承与创新(内附视频)
刘学源教授说:远离痴呆,把握“黄金干预期”(内附视频)
周梁教授说:为喉癌患者带去“声”的希望(内附视频)
徐文东教授说:中国原创“颈7神经移位术”开创“上肢瘫”治疗新天地(内附视频)

沈柏用教授说: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未来可期”!(内附视频)

程树群教授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也能治!(内附视频)

房静远教授说:胃肠癌预警、防治中的新发现(内附视频)

为眼肿瘤患者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

卢奕教授说:为先天性晶状体疾病患儿开创新“视”界(内附视频)

夏强教授说:为肝衰竭患儿“移植”希望(内附视频)
王卫庆教授说:揭开内分泌肿瘤的神秘面纱(内附视频)

李世亭教授说:与脑神经疾病“过招”,创新是“利器”

龚学忠教授说:解毒化瘀 ,挽救“受伤”肾


订阅2020全年《大众医学》杂志(挂号寄送),请点下图↓

图片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新刊

图片


▸ 微信号:popularmedicine

▸ 快速关注:点击题目下方小字“大众医学”

▸ 投稿合作:744673767@qq.com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网上订阅全年杂志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众医学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