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垃圾量减少一半、一次性餐盒量减少八成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即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相比住宅小区,医院每天的人流量大,产生的垃圾量也是惊人的垃圾分类管理的难度更大。特别是对于急诊区域患者及家属垃圾投放监管尤为困难,混扔垃圾的情况比较严重往往需要医院保洁员们进行二次分拣工作。

为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垃圾分类工作的精神要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每个病区都明确了垃圾分类的工作指标,新增设四分类垃圾桶800个,张贴宣传标识1500张。同时,医院设立病区垃圾分类管理员,制定了“四定一包”垃圾分类工作细则,定时、定人、定职、定责对公共场所的垃圾桶进行包干监管;建立24小时巡查台账,动态管理垃圾分类工作;组建8支垃圾分类督查小组,全天巡查全院垃圾分类情况,力求垃圾分类工作不留死角。

微信图片_20190628083941_万能看图王.jpg

微信图片_20190628083948_万能看图王.jpg

自2019年6月初执行垃圾分类管理以来,仁济医院南院通过一系列举措将每个工作日产生的干垃圾数量从65桶(约3吨)逐渐降至45桶以下(少于1.45吨),湿垃圾从2桶提升到4~5桶,外卖一次性包装盒重量下降超过8成,严格控制在政府指标范围之内。

据悉,除了注重源头减量和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外,仁济南院还在开发一套医院垃圾分类信息管理系统:从源头分类、途中运送、末端分拣等各环节,实施全程扫码监管。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即可实现全程监管,使垃圾产出、投放、运送、分拣责任明确、全程追溯,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质量。

仁济医院南院常务副院长李劲表示,做好医院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体现了仁济医院南院作为公立医院带头行动、引领社会新风尚的社会担当。在全院发动、全力以赴、全员参与下,仁济南院不仅将医院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更细更优,同时也希望总结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同行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 杨嘉麟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