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院通过粪菌移植治疗百余自闭症儿童初见成效


“茅茅今天能跟着做广播操了”“茅茅愿意睡午觉了”“允允肯吃蔬菜和水果了”“允允今天主动问了为什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杨蓉最近一直收到家长发来的消息,喜悦之情仿佛能从手机里透出来。这些都是在上海十院儿科接受粪菌移植治疗的自闭症患儿,对于家长来说,孩子短短几个月的变化确实让人惊喜。

13岁的茅茅在3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十年来父母一直坚持带他去康复机构治疗,虽然可以简单交流,能遵守课堂纪律,但哈子容易情绪激动,社交能力差,常说一些没有意义的话,运动看起来略笨拙,缺乏协调性,还经常有稀便、挑食。2021年9月,父母带茅茅参加了上海十院的粪菌移植治疗临床研究项目。第一疗程,茅茅很快学会了吞服胶囊,情绪越来越稳定,生气时不容易激动,大便也成形了,见到陌生人会做反应,在学校做早操也能跟上节奏了;第二疗程,茅茅说话的逻辑性明显改善;第三个疗程,茅茅愿意睡午觉了,每周可以午睡1到2次;第四个疗程,茅茅复诊时主动给医生送上自己写的祝福卡:“鲜花和绿叶结伴,愿您永远快乐!”

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杨蓉主任介绍,自闭症儿童多伴有胃肠道症状,如便秘和腹泻、食物过敏和不耐受、菌群失衡、某些营养元素缺乏、饮食结构单一等,这些都提示自闭症的发生可能和肠道功能障碍有关。另外,自闭症儿童在1岁以前开始出现症状,大多数在3 岁以内发病,与婴儿肠道菌群的发育进程重合,提示肠道微生物能否正常发育成熟并保持稳定直接关系孩子的健康。研究团队对参与临床研究的自闭症患儿的粪便进行了菌群测序,发现其菌群结构不同于正常儿童,而给小鼠喂食自闭症患儿的粪便,可以发现其逐渐出现自闭症的相关表现,进一步验证了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导致自闭症发生的原因,该研究结论与以往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一致。

目前,上海十院儿科与肠道微生态诊治中心合作,前期已对100余例自闭症患儿进行了儿童粪菌移植和小肠液移植,是上海目前完成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例数最多的医疗中心。

研究团队通过对患儿进行饮食调整,同时进行粪菌移植,在接受四个疗程(每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后,伴胃肠道症状的患儿有效率达60%左右,而联合小肠液移植的有效率可提升至70%以上。根据家长反馈,疗效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睡眠质量改善、排便情况恢复正常、行为语言能力改善。

image.png

由于目前该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并非所有自闭症患儿都能接受治疗,没有合并胃肠道症状的自闭症儿童还没有粪菌移植的随访结果。

为进一步明确菌群移植治疗是否真的有效,排除安慰剂效应,目前上海十院已启动了“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患儿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国内14家分中心(医院)将参与研究,招募志愿家庭加入,希望能帮助更多自闭症患儿。



“菌群移植治疗自闭症患儿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临床招募要求

纳入标准:

1.     年龄3-13周岁,男、女不限;

2.     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关于儿童孤独谱系障碍(ASD)的诊断标准;

3.     伴有腹泻、便秘、腹胀和(或)食物过敏/不耐受,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有以上症状发作;

4.     受试者和(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研究者配合临床试验全过程,并采集临床资料和外周血、唾液、尿液、粪便样本;

5.     患儿能够自行吞服3号胶囊。

 

联系方式:颜医生17621358892

联系地址: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市延长中路301号)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