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院肿瘤科打造门诊和病房外的第三空间

  一排排类似飞机头等舱的可调节座椅,轻巧的板材隔断出安静的私人空间,通透的落地窗户能看到依然绿意葱翠的小花园,深秋的煦暖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室内,让冷色调的空间变得温暖起来。

这个宁静舒适的空间就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新近投用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这里远离大量患者来往穿梭的门急诊处,也不在相对封闭的病房大楼,闹中取静。

微信图片_20211115133422.jpg

在门诊和病房之外为何还要新设日间诊疗中心这一“第三空间”?相比早年间就已出现的肿瘤日间化疗病房有哪些不同?对肿瘤患者来说,它能带来何种全新的就医体验?其实,比起显而易见的环境改善,打造日间诊疗中心这个第三空间背后更有一番效用、效益、效度的深刻考量,上海十院肿瘤科主任许青对此作了详细介绍。

 焦点: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频繁遭遇入院难

随着医学科技进步,肿瘤日益成为一种“慢性病”,经综合治疗,处于稳定期的患者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尽管前景光明,但目前人类仍未攻克癌症,稳定期患者仍需定期接受随访与治疗,医疗资源供需的矛盾在此尤为凸显。

一方面是病情危重或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急需一张治疗病床,另一方面病房有限的床位难以快速响应稳定期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肿瘤日间诊疗服务可以说是应患者之需而生,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破局:升级日间化疗病房整合多项特色服务

十院是沪上最早开设日间化疗病房的三甲医院之一。随着肿瘤治疗理念、技术、手段等进步,简单的日间化疗病房越来越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如今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不仅设有50多张相互独立、温馨舒适、可调节角度的航空座椅,更是集合了普通与专家诊室、多学科讨论会议室、国际与远程会诊室、护士站、配药间、输液大厅、预检台等多个功能单元。

减负:日间诊疗中心可有效降低各类成本

升级后的肿瘤日间诊疗中心实现了流程再造——患者收到医生开具的住院证后,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核酸检测,随后携带相应材料交到日间中心预检台,由护士登记并作入院宣教,就完成了全部手续。白天,患者或接受影像(超声、X线、CT、磁共振等)、实验室(血液、体液等)检查,或输注化疗/靶向治疗药物,完成治疗且观察无异常后当晚就能回家,第二天早晨再来院接受后续治疗。如此,完成一个疗程的全部治疗后,患者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相比传统的病房诊疗模式,术前待床日从2到3天缩短为1天甚至零等待,每天治疗完成后就能回家,“走读”治疗模式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心理与情感支撑。

日间诊疗不但让患者及其家庭付出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平均在院天数从5天降至3天,经济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人文:联结资源关爱患者汇聚更多正能量

十院肿瘤日间诊疗中心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流程优化、效率提升、技术革新等领域,更彰显了人文关爱的力量。医院党委所属的社工部将音乐治疗引入肿瘤患者常需接受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治疗中,这是一种会带来相当程度不适甚至疼痛的操作,以至于很多患者对之心存畏惧。十院创新性地在PICC操作时由专业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一旁开展音乐治疗,显著提升了患者依从性、提升了治疗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获得广泛瞩目。

用好优美的新环境,增加医疗的温暖度,许青主任表示,肿瘤日间中心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联结社区、高校、志愿者组织等社会资源,开展更丰富、更多样的患者心理支持活动,切实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让医疗行为能够更加贴心暖心。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