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机器人”成为“得力助手”,令疼痛“无处遁形” !

7月27日,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主办,上海市外高桥国际医疗器械展示交易中心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科普基地承办的“医疗与科技面对面”上海健康大讲堂2021年上海卫生科技周专场活动走进上海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外高桥。

小到针筒,大到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安全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健康。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医疗领域,帮助医生完成更多更复杂的高难度手术。本次活动邀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王巍主任医师、华东医院疼痛科主任郑拥军主任医师,共话科技与医疗的融合之道。


手术台上的“战友”

手术台前,一台拥有“三头六臂”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站在主刀医生的位置,正在为患者“做手术”。讲座现场,这张在手术室拍摄的照片令观众啧啧称奇。大家感到很疑惑:手术机器人是如何与医生“并肩作战”的呢?

image.png

王巍主任医师介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手术系统由3部分组成,分别是手术医师操作的主控台,机械臂、摄像臂和手术器械组成的移动平台,以及三维成像视频的影像平台。主刀医生通过操纵机械臂为患者做手术。总体而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有三大优势:一是能够提供放大10~20倍的高清晰三维立体图像,使手术操作视野更清晰;二是可灵活、稳定地模仿人手腕的动作,还能深入手或腹腔镜不能探及的区域;三是较人手更加稳定、精确。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技术在胰腺手术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复杂手术的微创化。因为胰腺是腹膜后器官,位置较深,毗邻腹腔内重要血管,手术风险大且非常困难。

机器人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王巍表示,国内外已有多项前瞻性研究证实,机器人胰腺癌手术和开腹胰腺癌手术在肿瘤的根治性、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诊断疾病的“得力干将”

在我国,慢性疼痛的流行率为35%~40%,在老年人群中更是高达65%~80%。然而,苦于找不到疼痛原因,很多人只能选择忍痛。事实上,如今已经有很多“黑科技”可以发现疼痛根源,红外热成像仪就是其中之一。

郑拥军主任医师介绍,红外热像图可将病变部位细微的温差变化用彩色图像显示出来,生成‘人体疼痛图谱’,即红外热像图,进而实现疼痛可视化,以便医生能够直观地判断病变的部位、范围,并能辅助进行激痛点定位。凡是能够引起人体组织热改变的疾病都可用红外热像技术进行分析判断。结合红外热像图特征性改变、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作为MRI、CT、神经电生理等检查的有效补充,为准确诊断疼痛相关疾病提供客观依据。此外,红外热成像诊断技术还可监测治疗效果。”

微信图片_20210729131933(1).jpg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