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臂精准打钉,解除“斑点男孩”“心腹之患”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朱晓东团队成功为一名15岁的小患者施行了机器人辅助下神经纤维瘤病性重度脊柱侧弯矫形手术,解除了他多年的痛苦,帮助他找回了自信。术后该患者的姿态已恢复正常,运动功能也已基本恢复,行走自如。据悉,目前世界上尚无同类手术开展的相关文献报道。

每到暑假,仁济医院脊柱外科总是非常繁忙。很多家长都会趁着长假带着孩子前来进行脊柱侧弯的矫治治疗。

7月的一天,朱晓东的诊室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乐乐(化名)今年15岁,罹患脊柱侧弯多年,由于病情复杂,曾被多家医院婉拒。除了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和不便外,来自别人的异样眼光也让他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朱晓东一边安慰他,一边为他进行了相关检查,发现他除了有“剃刀背”等畸形外,皮肤上还有很多咖啡色的斑点和一些团块状的隆起。经询问,发现其父也有这样的皮肤斑块。最终,乐乐被确诊罹患罕见的“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畸形”——一种遗传病,发病率约为1/3000~4000。由于乐乐的脊柱侧弯畸形已经影响其心肺及腹腔内脏的功能,堪称“心腹大患”,若任由病情发展,会逐渐危及生命。

脊柱外科主任沈洪兴介绍,不同于常见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复杂,存在很大的手术风险。患者常存在骨骼发育不良的情况,对于手术医生的置钉技术要求很高,并发症多,手术风险高,术后发生出血、感染、瘫痪的风险也较高。

患者入院后,沈洪兴立即召集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最终决定采用骨科机器人手术,希望其精准、稳定的特点,为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7月23日上午,朱晓东和沈洪兴共同主刀,操作骨科机器人的工作臂到达预定的置钉位置。不出所料,患者的椎弓根十分狭窄,如果徒手置钉,无法保证钉子的准确植入。但在机器人的全程“保驾护航”下,手术团队密切配合,通过肌肉间隙进行置钉,将所有螺钉十分精准地置入预期位置,原本弯曲的脊柱被矫正到了最佳状态。手术历时3小时成功完成,术中总出血量不到200毫升,仅为常规手术的一半左右。

术后一周,患者已能下床行走,姿态恢复正常;威胁他生命的“心腹大患”也得到解除。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的成功实施,为疑难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好的选择,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加快了康复速度。

mmexport1596713537310.jpg

术前X线片,脊柱扭曲

mmexport1596713540090.jpg

术后X线片,脊柱被“拉直”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