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导航:让医生手更“稳”,操作更“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脊柱外科沈洪兴团队在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辅助下开展了胸腰椎畸形矫形减压植骨融合术,为一位双下肢麻木、行走困难的脊柱重度侧弯、后凸患者植入18枚椎弓根螺钉(传统手术方式需要2426根螺钉),胸椎侧弯34度、腰椎侧弯56度的脊柱“拉直”术后第3天,患者即可下床行走。这也是仁济医院的第100例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的脊柱外科手术

73岁的严老伯(化名)3年前被确诊为退变性脊柱侧弯,采用药物及中医理疗等保守治疗方法,腰痛未缓解。近半年来,他逐渐出现行走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经检查,医生发现其胸椎侧弯34度、腰椎侧弯56度、身体向右倾斜13厘米,诊断为重度退变性胸腰椎侧后凸畸形,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沈洪兴教授介绍,治疗脊柱侧弯需要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然而,传统开放手术不仅创伤大,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存在看不见、打不准、拿不稳三大难题,医生置钉时完全凭经验和感觉,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神经、血管损伤,甚至造成大出血、瘫痪等严重后果。骨科机器人具有人类无法比拟的高稳定性的“手”和高精准度的“眼”。医生只要将手术路径规划好,确定进针位置、角度,以及椎弓根螺钉的通道,并将这些“指令”输入系统,机器人就能像汽车导航那样,自动“指引”医生在合适的位置,精准、稳定地完成内固定,误差不超过1毫米。在机器人导航的帮住下,医生只要在患者身上开“几个小孔”,就能完成高难度的脊柱矫形手术,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创伤也比传统手术小很多。

在骨科机器人辅助导航下,沈主任为严老伯置入了18枚椎弓根螺钉,配合椎板减压、松解神经根、截骨、撑开、旋转后,将脊柱慢慢扳正”。手术耗时6个小时,比常规手术缩短了4小时,出血量仅150毫升。严老伯术后第三天就能下床活动。

TIM图片20190414212335.jpg


导航视频.png

识别二维码,看视频


据悉,仁济医院于 2018年4月在华东地区率先引入“天玑骨科机器人,并成立华东地区第一个骨科机器人培训基地。目前已成熟开展包括极重度颈椎病、胸椎韧带骨化、多节段腰突症、重度腰椎滑脱、脊柱复杂骨折、侧弯后凸畸形、脊柱肿瘤结核等机器人导航辅助下脊柱手术100例。在机器人导航的辅助下,手术操作更精准,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手术安全性显著提升,放射线暴露也大大减少,患者术后康复也显著加快。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