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麻醉60年变迁

3月的最后一周是恰逢中国麻醉周。针刺麻醉技术及其理论是中国医务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针刺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的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将针刺疗法与外科手术相结合而创造的一种中国所特有的麻醉方法,是现代麻醉的有效补充。作为中西医结合的典范,针刺麻醉无疑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原创性的医学研究领域之一,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为中国原创性医学科学研究五项重大成果之一。

从1958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在扁桃体摘除术中未使用任何麻醉药物,采用针刺双侧合谷穴的方法为患者完成手术,开辟了针刺麻醉这一全新的领域。针刺为什么可以用于麻醉?其实,针刺和现代麻醉的疗效惊人相似,都具有镇静、镇痛、稳定心率和血压、保护脏器血管等作用。

60多年来,针刺麻醉从轰动问世到人人追捧,从被质疑再到重新进入视线,究竟经历了什么?中国针灸学会针刺麻醉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内著名针刺麻醉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岳阳医院院长周嘉最有发言权。

 

针刺麻醉:从辉煌到沉默

回顾针刺麻醉60年的发展历程,历经初创期、快速推进期、沉淀巩固期和新发展期四个阶段。如今,站在以“临床实践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新起点上,针刺麻醉从镇痛机理效应性基础研究向临床实践探索的方向的转型发展,正寻求与西医相结合的更大范围合作。

针刺麻醉技术的开展始于上海。1966年,卫生部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针刺麻醉工作会议,制定了《针刺穴位麻醉研究工作二年规划纲要草案(1966—1968)》,并对推广针刺麻醉的临床应用和原理的研究均做了重要指示,针刺麻醉成就获得肯定。从此,针刺麻醉在全国范围迅速开展起来,手术例数和手术种类迅速扩大。

1960年,上海肺科医院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取得成功;1972年,上海仁济医院成功完成了首例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这也标志着针刺麻醉可以应用于大型手术中,将针刺麻醉技术和适用病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系列喜人的成功手术使得针刺麻醉在全国范围迅速开展起来。

1971年7月19日,新华社报道了针刺麻醉获得成功的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尼克松本人及其代表团先后参观了针刺麻醉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和肺叶切除手术,推动了针灸疗法走向世界。而国内更是掀起了一股非理性的追捧热潮。由于针刺麻醉的作用被盲目扩大,该技术被不加选择地应用到人体各个部位的手术麻醉中,涉及90余个病种、200万例手术。而事实上,在单纯针刺麻醉下施行某些手术,如腹部手术等,存在镇痛不全、肌肉紧张和内脏牵拉反应等不足。因此,有学者将针刺麻醉定义为“伪科学”。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针刺麻醉引发了不少争议,国内医院逐渐放弃了针刺麻醉。

 

针药复合麻醉:开启针刺麻醉新时代

尽管针刺麻醉的发展有沉浮,但医学界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和研究。以韩济生、曹小定教授为代表的一批“老针麻人”,历经多年的不懈努力,对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和基本规律进行了继续探索。此后的研究发现,针药复合麻醉的方法可显著增强镇痛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可使肾移植术中患者术后泌尿时间明显提前,胃大部切除术中患者术后肠胃功能恢复加快。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牵头进行的国家“九五”攻关专题《优化针药复合麻醉和镇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深入探讨了针药结合用于麻醉及镇痛的作用特点和优势,揭示了针刺不仅具有镇痛作用,还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功能。之后的一段时期,针药复合麻醉逐渐成为针刺麻醉的主流,包含了针刺复合局麻、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和针刺复合全麻3个方面,不但加强了针刺麻醉的镇痛效果,还有效弥补了以往单纯针刺麻醉手术下肌肉紧张、内脏牵拉反应的不足。

 2005年,周嘉、王祥瑞等在上海仁济医院实施的一例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被BBC现场采访并全球转播,开启了我国针刺麻醉的新发展期。2009年,在上海曙光医院,周嘉的针刺麻醉团队提出了“浅睡眠、自主呼吸状态下的针药复合麻醉心脏手术”的观点,并率先开展了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针药复合麻醉与同期常规全麻心脏手术临床数据比较显示,针药符合麻醉显著减少了70%的麻药量使用,提高了脏器的保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术后康复的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之后,周嘉又带领团队将针刺麻醉改良方式拓展至肺部手术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又依托国家“973”项目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取得成功,使针刺麻醉这一中国原创的技术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近年来,周嘉带领的针刺麻醉团队先后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岳阳医院,将针刺麻醉技术逐步扩大运用到头颈部、腹部和盆腔、肛肠等各型手术,进行了大规模的针刺麻醉实践与研究。实践证明:在上述部位的优势病种中采用针刺(复合)麻醉技术具有更简便的操作方式、更好的脏器保护作用、更高的围术期疗效,从而使针刺麻醉从单纯的镇痛镇静向围术期脏器保护、改善手术预后方面不断发展、创新。

随着对针刺麻醉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加强,针刺麻醉在心脏保护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掘,在心脏介入中采用针刺麻醉技术取得初步成功,说明针刺麻醉技术有着更广阔的运用前景。

近日,一位83岁高龄右侧肺癌的老年女性患者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接受了针药复合麻醉下胸腔镜肺癌切除手术。该患者两年前曾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近期复发。考虑患者高龄、心肺功能明显减弱、基础疾病较多,若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进行手术,不仅术中风险高,术后也极易发生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为减少麻醉药用量,同时加快术后康复,由麻醉科、心胸外科、针灸科组成的治疗小组决定给患者施行针药复合麻醉下无气管插管的胸腔镜微创手术。通过治疗小组的密切配合,肺癌切除手术过程平稳、顺利,耗时仅一个多小时,患者在手术台上当即清醒,无需复苏过程就安全返回病房。术后次日,患者即可进食及下床活动,四天后就出院了。

微信图片_20190327114457_副本.jpg

历经辉煌与坎坷,针刺麻醉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并与时俱进地形成了符合临床需求的新模式,值得推广及继续挖掘其临床与科研价值。


精彩回顾